
該研究是一項為期1年的回顧性單中心研究,評估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爾國立大學盆唐醫院接受TDM的患者的藥代動力學和AKI發生率的關系。入組該研究的受試者均至少需要有兩個可量化的萬古霉素濃度。受試者必須在進行TDM咨詢前7-28天里已經評估過eGFRs,且超過60 mL/min/1.73 m2,作為腎小球濾過率(eGFRs)變化的基線。該研究以治療前后以肌酐值增加大于1.5倍或絕對值增加0.3 mg/dL為指標判定為AKI。數據分析中,AUC0-24和Cmin分別采用一點和兩點抽樣方法計算。在評測AKI的可預測性時,AUC0-24臨界值設定為500、600和700 mg*h/L,Cmin設定為15和20 μg/mL。
研究共納入407例符合納入標準的TDM患者數據。其中,161例TDM病例被納入分析。在分析的TDM數據中,可觀察到萬古霉素AUC0-24與肌酐變化率呈正相關。在評估AUC0-24?cutoff值與肌酐變化率之間的相關性時,在兩種采樣方法中,只有當cutoff值為500 mg*h/L時,與肌酐增加顯著相關。
用ROC曲線估計AUC0-24的閾值時,一點法為524.26 mg*h/L,二點法為563.45 mg*h/L。這一臨界值與之前建議的563至1300 mg*h/L相當或更低[3, 4]。用ROC曲線估計Cmin水平閾值時,一點法為8.95μg/mL,兩點法為10.66μg/mL。這一臨界值也低于先前建議的15至20μg/mL的治療范圍(圖1)。
在多變量分析中,研究了其他可能影響AKI發生率的危險因素,并計算了萬古霉素暴露閾值。除了AUC0-24?(563.45 mg*h/L)和低谷(8.95μg/mL)閾值外,其他危險因素與AKI之間均無關聯。這表明計算出的閾值是AKI的獨立預測因子,可以作為治療目標范圍的上限。
綜上所述,該研究的結論基本與2020年修訂的萬古霉素TDM指南一致。計算得到的AUC0-24值為563.45 mg*h/L(兩點抽樣法),接近指南建議的上限600 mg*h/L。不過該研究也提示采用單點的Cmin也可以作為AKI的預測因子應用。這使得在患者不愿配合兩點抽樣AUC0-24檢測時,可以采用Cmin來預防AKI的發生。

圖表?1?預測AKI發生的AUC0-24和Cmin??Cutoff值ROC曲線圖。AUC為ROC曲線下面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