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發布日期:
2023-02-11
瀏覽次數:
0


導言:

丙戊酸( valproic acid,VPA) 是臨床一線的廣譜抗癲癇藥物,對各種類型的癲癇和并發癲癇樣抽搐均有良好的作用。同時,VPA也被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雙相躁狂,199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了此藥物的療效,因而被大力推廣。然而VPA的副作用也很明顯,而且與服用劑量相關,包括胃腸道反應、血小板減少,特別是肝臟損傷。

鑒于VPA的副作用,臨床上常保守使用VPA,造成很多情況下VPA的血藥濃度不足,達不到治療效果,這也使得VPA治療過程中血藥濃度檢測(TDM)、常規的血液轉氨酶檢測成為必要的用藥參考。



一項在意大利比薩臨床中心歷時5年的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
01

文章摘要




這項研究中,意大利比薩大學臨床中心報道了2016-2020年期間中心收治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中鋰和丙戊酸(VPA)單獨或聯合使用的血漿藥物濃度值(Cp值),其中包括12294份VPA樣本,7449份鋰樣本和1118份兩者聯合使用的樣本。關于鋰Cp監測,多項研究強調0.5-0.8 mmol/L是慢性治療的最佳范圍,低于0.4 mmol/L則不太可能產生臨床反應。VPA的治療應用范圍為50 ~ 100 μg/mL, Cp值與臨床療效呈線性相關,低于50 μg/mL的VPA臨床療效尚未得到證實。在研究者的研究中,雖然很少發現這兩種藥物的毒性水平,但是發現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(約)在治療期間出現亞治療性Cp值。此外,在幾例接受多次采血的患者中數據顯示,初始亞治療Cp值僅發生部分變化,也未達到治療窗口。在年齡因素的分析中,研究者發現青少年中鋰和VPA 的Cp值的百分比高于成人和老年組。在性別因素的分析中,兩者Cp值分布時沒有顯示差異。????
綜上所述,本研究表明,雖然TDM已被許多專家廣泛使用,但在臨床實踐中優化藥物治療仍有改進之處。

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
02

前言




在精神失?;颊咧?,約有1/3的患者盡管進行了治療,但是并沒有獲得明顯的改善,據其原因,部分是由于暫?;驔]有正確的服用藥物[1]。此外,不同的患者對同種藥物的治療反應很難進行預測,其藥代動力學特征有很大不同,而且藥物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影響療效[2, 3]。
基于以上原因,在精神失?;颊咧委熤?,治療藥物濃度檢測(TDM)顯得尤為重要,這可以提供較準確的治療范圍,且可以降低藥物的副作用風險
[4, 5]。在藥物調換中,TDM甚至是用藥指導原則中所推薦的[5, 6]。有意思的是,在最近的一項對225名醫生的調查中,大部分的醫生只注重用藥(比如鋰)是否會出現毒性反應,而忽視其合理的治療濃度范圍,僅5%的醫生在發現濃度過低時調整濃度[6]。
在許多精神異常疾病,比如雙相障礙(BDs)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嚴重、復雜,需要長期治療的疾患,而且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不佳
[7]。自上世紀70年代被認可以來,鋰一直被認為是BDs的治療金標準,甚至研究表明預防雙相障礙I型(BD-I)復發方面,鋰單一療法也優于丙戊酸(VPA)和其他的治療[8]。然而,混合狀態、快速循環使用障礙等因素限制了鋰的療效。因此,也常單獨使用VPA或者VPA與鋰聯合使用作為替代手段[9]。
關于鋰Cp監測,一些研究強調0.5-0.8 mmol/L是慢性治療的最佳血清濃度。鋰水平低于0.4mmol/L與臨床反應無關
[10]。在比薩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發現了類似的證據,該研究涉及單獨使用鋰或聯合使用VPA和卡馬西平治療的住院患者。觀察期內,鋰濃度高于0.50 mmol/L的患者臨床改善明顯。鋰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多尿/多飲、惡心、腹瀉、震顫、認知遲鈍、腎功能不全和甲狀腺功能減退。對于其中許多,已經描述了與鋰Cp的相關性[11]。
關于鋰Cp監測,研究較多,結果顯示0.5-0.8 mmol/L是慢性治療的最佳血清濃度。鋰水平低于0.4mmol/L與臨床反應無關。但是,沒有多少研究分析了VPA血漿監測。在一項研究中,急性躁狂期的最佳臨床反應是血漿水平高于 90 μg/mL,而在維持治療中,觀察到 75 -99 μg/mL 之間的范圍是預防復發和停藥的最佳范圍。VPA的血漿濃度與臨床療效之間存在線性相關性
[12]。
基于以上研究的不完整性,這項研究對鋰和VPA在BDs患者中單獨或聯合用藥中的Cp值進行了觀測。同時也分析了性別、年齡等其他因素對Cp值的影響。


03

結果分析




2.1. 2016-2020 年期間鋰和 VPA 血液樣本的分布
該研究從比薩大學醫院的收集了為期5年的鋰和VPA的Cp值數據。鋰樣本總數為7449份,其中4275份(57.39%)來自精神科,864份(11.60%)來自兒童神經精神科,其余2310份(31.01%)來自其他單位(圖1)。結果顯示,鋰樣品的Cp值中值多年來保持穩定,約為0.5mmol/L(表1)。


同期,VPA樣本共12294份,其中5087份(41.38%)來自精神科,1640份(13.34%)來自兒童神經精神病學,其余5567份(45.28%)來自其他單位(圖1).VPA Cp樣品的中值多年來一直保持穩定,Cp接近50 μg/mL(表1)。

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表格1報告每年收集的鋰和VPA樣品總數,以及Cp中值和相對四分位距(IQR)。

圖表1 2016-2020年來自比薩大學醫院(Azienda Ospedaliero-Universitaria Pisana,AOUP)不同臨床單位(精神病學,兒童神經精神病學等)的鋰和VPA血液樣本的百分比。

?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
2.2. 鋰和 VPA樣本 的Cp值分布
對于鋰,慢性治療的治療窗口在 0.5-0.8 mmol/L 之間,在急性期可增加到 1.2 mmol/L。此外,研究者認為0.4-0.5 mmol/L的范圍接近最佳水平,低于0.4 mmol/L的被認為是亞治療性的。其中31.52%的Cp值<0.4 mmol/L,16.89%在0.41–0.5 mmol/L之間,42.49%在0.51–0.80 mmol/L之間,8.66%在0.81–1.20 mmol/L之間,0.44%在>1.20 mmol/L(圖2)。來自精神病學部門的鋰樣品的分布相似,分別為33.29%<0.4 mmol/L,18.01%在0.41-0.5 mmol/L之間,41.38%在0.51-0.80 mmol/L之間,7.02%在0.81-1.20 mmol/L之間,0.30%為>1.20 mmol/L(圖2)。由圖可見,大約42%的樣品在治療范圍內(0.5-0.8 mmol/L), ?而其余的則不在治療范圍內,超過30%的樣品低于0.4 mmol/L。

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
圖表2?Cpmmol/L)的分布,表示為占總人口的百分比(粉紅色)或僅占精神科單位的百分比(藍色),除以范圍(<0.4,0.41-0.50,0.51-0.80,0.81-1.20,>1.20)。通過z檢驗在兩個人群中Cp樣本的分布沒有顯著差異。


對于VPA治療窗口在 50-100 μg/mL 之間,高于 120 μg/mL 的 Cp 被評估為毒性。此外,研究者認為40-50μg/mL的范圍接近最佳水平,并將Cp值<40μg/mL視為亞治療??傮w而言,35.64%的VPA樣品<40 μg/mL,16.65%在40–50 μg/mL之間,46.27%在50–100 μg/mL之間,1.29%在100–120 μg/mL之間,0.16%為大于120 μg/mL(圖3)。來自精神病學單位的VPA樣本的分布相似,小于40 μg/ mL的為35.39%,40-50 μg/mL之間為18.22%,50–100 μg/mL之間為44.56%,100–120 μg/mL之間為1.14%,0.16%為>120 μg/mL(圖3)。與鋰類似,幾乎 50% 的 VPA 樣品在治療范圍內(50-100 μg/mL),而其余則不在治療范圍內,35% 低于 40 μg/mL。毒性范圍內的值實際上不存在。

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圖表3 VPA?Cp值分布,占總人口的百分比(粉紅色)或僅精神科單位的百分比(藍色)。數據分別顯示了2016年至2020年的所有五年數據。z檢驗在兩個群體中Cp樣本的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。


2.3.?鋰和 VPA 的Cp值在不同年齡的分布

由于研究者沒有發現樣本總數與精神樣本之間存在任何特殊差異,因此研究者分析了患者年齡和Cp的分布。
關于鋰Cp,研究者觀察到治療范圍內的樣本百分比,在0.5-0.8 mmol/L和0.8-1.2 mmol/L之間,18歲以下的患者(48.15%和19.66%)明顯高于19-65歲的患者(42.57%和6.73%)(p = 0.024和<0.001,z檢驗)和66歲以上的患者(33.70%和7.78%)(p < 0.001 和 0.056,z 檢驗)。同時,亞治療Cp(<0.4 mmol/L)在66歲以上患者(39.97%)和19-65歲患者(32.79%)中明顯更多,而在18歲以下的患者中,僅在18.80%的樣本中(p < 0.001,z檢驗)(圖4)。在這三個不同隊列中,鋰中位數中,這種與年齡相關的差異也很明顯,其中18歲以下的患者為0.63(0.32)mmol/L,19-65歲患者為0.50(0.30)mmol/L,66歲以上的患者為0.47(0.31)mmol/L(p < 0.001, Kruskal-Wallis檢驗)。該研究表明,與其他類別相比,青少年組的鋰Cp值在治療范圍內更多,而在老年組中最低。

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圖表 4 鋰Cp值的分布。Z 檢驗顯示,不同年齡組的Cp 分布比例存在統計學意義差異,特別是對于低于0.4 mmol/L 的樣本和 0.5-0.8 mmol/L 之間的樣品。


VPA的分布情況與鋰有類似的趨勢。在整個樣本中,18歲以下的患者中有66.14%處于治療范圍(50-100 μg/mL),而19-65歲的患者中只有43.12%和66歲以上的患者中只有28.67%的患者在該范圍內(p < 0.001, z檢驗)(圖5

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圖表 5VPA Cp值的分布。z-檢驗顯示,不同年齡組的Cp分布比例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,特別是對于<40 μg/mL和50 μg/mL和100 μg/mL之間的樣品。

同樣,與19-65歲的患者(37.86%)和18歲以下的青少年(18.38%)相比,66歲以上的老年患者(52.90%)亞治療水平(<40μg/mL)更常見(p?<0.001,z檢驗)。這三個不同隊列的VPA中值在18歲以下的患者中為60(17.95)μg/mL,在19-65歲的患者中為46.7(25.00)μg/mL,在66歲以上的患者中為38.5(31.20)μg/mL(p?<0.001,Kruskal-Wallis檢驗)。


2.4.?性別與鋰和 VPA的Cp值的分布的關系

在鋰和VPA表現出相似的分布。女性中鋰的中位數濃度為0.52mmol/L(IQR 0.32毫摩爾/升),男性為0.51mmol/L(0.31mmol/L)(圖6)。女性的VPA中位濃度為48.25 μg/mL(33.35 μg/mL),而男性為49.1 μg/mL(30.00?μg/mL)。中值采用Kruskal-Wallis檢驗(圖6)。

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圖表 6 鋰(mmol/L)和VPA(μg/mL)Cp值的分布。男性(藍色),女性(粉紅色)。在比例(z檢驗)上沒有發現差異,顯示高度相似性。


2.5.?鋰和 VPA 亞治療 Cp 患者的多次給藥分析

由于大量樣本低于治療范圍,研究者決定詢問這些值在治療期間是否保持不變,或者是否為了達到治療窗口而對其進行了修改。

通過分析精神科的患者樣本,研究者總共發現了198名患者,他們的鋰的用量從低于0.5 mmol/L開始一年內連續三次給藥。這些患者的中位Cp從第一次給藥(0.33 mmol/L)到第二次給藥(0.45 mmol/L)顯著增加,但從第二次給藥到第三次給藥(0.47 mmol/L)的中位Cp增加較少(p < 0.001,Kruskal-Wallis試驗)。然而,這種增加未達到大多數患者的治療窗口(圖7)。

對VPA進行了類似的分析,我們發現180例初始Cp值<50μg/mL的患者在一年內連續接受了三次給藥。第一個劑量的中位VPA Cp為32.9μg/mL,第二個劑量為43.75μg/mL,第三個劑量為46.25μg/mL。從第一個到第二個,VPA中位數水平的增加是顯著的,但從第二個到第三個沒有顯著增加(p < 0.001,Kruskal-Wallis檢驗);且未達到治療范圍(圖7).

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圖表 7 從亞治療濃度開始,精神科患者(198)中鋰Cp(mmol/L)和VPA Cp(μg/mL)的中位數鋰Cp(mmol/L)和VPA Cp(μg/mL)的箱線圖。


2.6.?聯合治療中鋰和 VPA Cp值的分布

該研究中有1118個樣品同時服用了鋰和VPA。參考前面的下限設定,在這些樣本中,只有10.29%處于治療窗口,如果將鋰的下限修訂為0.4 mmol/L,VPA修訂為40 μg/mL,則為26.48%,當這兩種藥物一起給藥時,這種方法可以被認為是合法的(圖8)。散點圖顯示29.70%的樣品鋰含量低于0.4 mmol/L,且VPA含量低于40 μg/mL,而2.95%的樣品鋰含量高于0.8 mmol/L,且VPA高于100 μg/mL。

意大利臨床中心歷時5年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鋰和丙戊酸藥物的監測研究

圖表 8 散點圖表示聯合治療中鋰Cp(mmol/L)和VPA Cp(μg/mL)的分布(1118例)。藍色區域突出顯示了鋰 (0.5–0.8 mmol/L) 和 VPA (50–100 μg/mL) 治療范圍內的樣品。另一個灰色區域顯示接近治療范圍的鋰(0.4-0.5 mmol/L)和VPA(40-50μg/mL)的值。


04

討論




雖然在精神疾病臨床治療中,TDM是大力推薦的檢測手段,但是在實踐中實際應用比例不盡如人意。有調查顯示,在鋰劑治療期間,30-40%的患者在12個月內未接受藥物血漿監測[13]。
在本研究中也顯示,大約50%的鋰和VPA的Cp低于治療范圍,其中約32%的鋰低于0.4 mmol/L,約35%的VPA低于40μg/mL,這種方案的臨床療效迄今尚未得到證實。而且,無論兩種藥物單獨使用,或者聯合使用,都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一直是在亞治療CP狀態下。造成這一現象的可能解釋是,臨床醫生更加注意避免副作用,特別是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情況下,更傾向于保持低劑量。
因此,有必要加強TDM的介入,以早期發現處于亞治療CP狀態的患者,改善臨床治療效果。


參考文獻:



1. Semahegn, A., et al., Psychotropic medication non-adherence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patients with major psychiatric disorder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Syst Rev, 2020. 9(1): p. 17.
2. Carona, A., et al., Pharmacology of lacosamide: From it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pharmacokinetics to future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. Life Sci, 2021. 275: p. 119342.
3. Guo, J., et al., Impact of gender, albumin, and CYP2C19 polymorphisms on valproic acid in Chinese patients: a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model. J Int Med Res, 2020. 48(8): p. 300060520952281.
4. Hiemke, C., et al.,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: Update 2017. Pharmacopsychiatry, 2018. 51(1-02): p. 9-62.
5. Patsalos, P.N., et al., Antiepileptic drugs--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: a position paper by the subcommission on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, ILAE Commission on Therapeutic Strategies. Epilepsia, 2008. 49(7): p. 1239-76.
6. Fernandes, V., et al., Lithium Prescribing and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in Bipolar Disorder: A Survey of Current Practices and Perspectives. J Psychiatr Pract, 2020. 26(5): p. 360-366.
7. Barbuti, M., et al.,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tolerability of immediate- and prolonged-release lithium formulations in a sample of bipolar patients: a prospective naturalistic study. Int Clin Psychopharmacol, 2021. 36(5): p. 230-237.
8. Geddes, J.R., et al., Lithium plus valproate combination therapy versus monotherapy for relapse prevention in bipolar I disorder (BALANCE): a randomised open-label trial. Lancet, 2010. 375(9712): p. 385-95.
9. Kemp, D.E., et al., A 6-month, double-blind, maintenance trial of lithium monotherapy versus the combination of lithium and divalproex for rapid-cycling bipolar disorder and Co-occurring substance abuse or dependence. J Clin Psychiatry, 2009. 70(1): p. 113-21.
10. Severus, W.E., et al., What is the optimal serum lithium level in the long-term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--a review? Bipolar Disord, 2008. 10(2): p. 2





相關推薦